生鲜电商是近几年最受资本青睐的行业之一,巨头电商和新手纷纷入局,抢占这块大蛋糕。然而近段时间,被爆出经营困难的生鲜电商平台不少,其中包括我厨、吉及鲜、妙生活、呆萝卜等。

“我厨”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:12月11日,生鲜电商“我厨”被发现其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。10日我厨的网页和APP仍能打开,但所售产品多为长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,生鲜产品所剩无几。据了解,我厨是致力于提供都市餐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移动生鲜电商,为忙碌的都市家庭解决在家吃饭买、洗、烧消费痛点。成立至今,我厨共获得过三轮融资,分别是:2015年3月的Pre-A轮,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;2016年4月完成的A轮融资;2016年12月完成的B轮融资。

“吉及鲜”融资失败 店铺关门:经过三轮融资的“吉及鲜”出现资金问题,最终因融资失败而宣布停止运营。“吉及鲜”于2018年10月注册成立,运营主体为武汉千仓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主攻武汉市场的前置仓生鲜电商。

“妙生活”集中关店 被曝资金链问题:社区生鲜电商平台“妙生活”日前也被曝正大量关店,结束在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。据媒体报道,“妙生活”已结清了所有货款,并赔付了员工工资;与呆萝卜相比,“妙生活”的离场显得更为体面。

“鲜生友请”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关闭全部门店:2019年5月上旬,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的“鲜生友请”宣布其全部门店暂停营业。7月,一张逮捕令以“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”的名义带走了“鲜生友请”的董事长张知豪以及吴明明等5名管理层。

“呆萝卜”经营不善 资金紧张:11月下旬,曾屡次被曝出资金紧张的生鲜电商平台“呆萝卜”终因烧钱过快而陷入资金泥潭。“呆萝卜”低估了生鲜烧钱的速度,由于“步子迈得太大”而失血过快,未来将缩减一些失血的业务线,让运营回归正轨。同时,目前“呆萝卜”已经与一些有零售布局的大公司接洽,也受到供应商支持,未来不排除仍有独立发展的可能。

巨头的生鲜业态也未能幸免 小象生鲜、安鲜达等相继关店:4月,美团旗下“小象生鲜”宣布关闭无锡及常州两地的5家门店;阿里的“盒马鲜生”在今年5月底首次关店;7月,永辉超市旗下“超级物种”上海首家门店五角场万达店关店;阿里巴巴旗下冷链物流专网——阿里被投公司易果生鲜“安鲜达”被曝于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。

二、专家点评

为此,长期关注生鲜电商发展的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发布电商快评,供媒体记者相关报道参考选用。

解读一:生鲜电商遇“资本寒冬” 仍有可提升空间

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包括多种商业模式,有以京东生鲜、天猫生鲜、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、平台模式,有以每日优鲜、京东到家、叮咚买菜为代表的“到家”社区模式,还有以盒马鲜生、7Fresh为代表的“到店+到家”模式。生鲜电商的抢滩战将更加激烈。

据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监测数据显示,从2013年的3次事件到2014年的26次事件,同比增长766.66%。直至2015年,融资事件创新高,达到70次,同比增长169.23%。在此后的3年间(2016-2018年),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,分别达到55次,24次,36次。截止12月11日,2019年融资事件数量为22次,同比下降38.89%。基于生鲜电商发展问题频出,投资人也要追求回报率,生鲜电商融资环境并不乐观。

生鲜电商融资金额在2013-2016的四年迅速增长,从起初的1.3亿元上涨到101.6亿元。在2016年创下新高后迅速回落。2017年融资金额仅为26.1亿元,同比下降74.32%。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融资金额与2018年基本持平,达到65.1亿元,同比下降2.99%。从中发现,资本对生鲜电商的发展已开始持观望态度,不再大手笔注入资金。

受创业、投资、巨头的影响生鲜电商近几年的渗透率快速增长,2013到2018年的6年,渗透率分别为0.36%,0.59%,1.29%,2.02%,2.97%,3.8%。2015年渗透率增速达到顶峰,从2016年-2018年行业渗透率继续保持增长,但是增速逐年回落。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低于服装、家电电商,依然有增长空间。目前在零售电商中上市公司涵盖综合类电商,奢侈品类电商、汽车电商、社交电商、电商服务商、医药类电商、母婴类电商等,迄今为止却没有一家生鲜电商,市场仍有可提升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