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晚间,浦发银行披露2018年年报。这家即将迎来上市20周年的股份行,去年实现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双双正增长:

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5.4亿元,同比增长1.7%,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59.1亿元,同比增长3.1%。截至去年末,浦发银行总资产近6.29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2.5%。

先从年报中提炼几组数据,勾勒浦发银行2018年的经营发展:

1、资产质量明显好转:不良双降、逾期双降,不良贷款偏离度压降到90%以内;

2、对公业务“调结构”:去年对公有价值客户净增加8.76万户,是前三年增量的两倍;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信贷增量超过全行贷款增量;

3、小微业务实现“两增两控”:去年末小微贷款客户数、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23%、19%,小微企业融资利率下降了接近100bp;

4、零售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:零售存款大增33%,升至股份行第二位;零售贷款近1.5万亿元,同样居股份行第二位;

5、资管业务转型加快:净值化理财产品规模从年初的1000亿元提升到5000亿元以上,增量高居全市场第一位。

“基本上消化了历史包袱”

浦发银行年报显示,2018年,该行通过抓住关键、聚焦重点分行、重点项目、重点领域,全力推进风险化解,实现不良双降、逾期双降、信贷风险资产下降。

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81.4亿元,较年初减少3.8亿元;不良贷款率则实现连续5个季度下降,为1.92%。

“围绕‘降风险’的目标,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,基本上消化了历史的包袱。”刘信义在该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。他透露的一组数据是:

1、浦发银行2018年贷款减值拨备占营业收入的1/3以上,在主要银行中力度最大;

2、除不良双降、逾期双降外,浦发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进一步压降至90%以内,拨备覆盖率(集团口径)也提升至接近155%的水平,高于监管要求;

3、去年浦发银行贷款收息率比年初提升78bp,而不良率同期下降22bp,说明资产质量的实际改善程度甚至要好于不良率的下降。

此外,该行也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:全行对公信贷支持类行业的贷款增速远高于全行信贷增速;去年末A类客户贷款在全行贷款总量中占比明显提升至69%。

年报中也提到,2019年该行将通过强化合规内控与审计管理、加大不良清收化解力度、加强风险政策与授信管理、加强风险基础管理,来促进全行稳健可持续发展。

“调结构”始终放在重要位置

事实上,“调结构”一直贯穿浦发银行近两年的经营主线。刘信义也在行长致辞中指出,要始终把“调结构”放在重要位置,推进优化客户结构、资产负债结构、人员结构、网点与渠道结构。

业务层面上看,该行在对公领域的“调结构”体现的尤为明显。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浦发银行公司贷款(不含贴现)余额约1.8万亿元,较年初微降,但对公人民币贷款余额仍居股份行第一位。

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持续推进对公客户结构的优化,去年对公有价值客户净增加8.76万户,是前三年增量的两倍,战略客户的经营也取得明显成效;我们也持续推进存量对公业务的结构调整,加大对符合转型方向的重点业务、重点客群、重点区域的投入,去年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信贷增量超过全行的贷款增量。”刘信义称。

收入结构上,该行零售业务取得突破性发展,成为全行第一大收入来源,零售存款、零售贷款余额也双双位居股份行第二位。

网点和渠道结构方面,该行加大低效网点的关停并转,机构数量比2017年净减少106家,轻型化、智能化网点占比提升至60%,手机银行月活用户超过650万户,仍然保持在股份行第二位。

该行也持续优化人员结构。一方面,深化存量挖掘,运营人员当年减少近2000人,减少幅度约17%,这些人员转移补充客户经理、产品经理、零售理财经理等方面;新进行员工中,理工科背景、复合专业背景的超过50%。

零售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

根据该行年报,2018年,该行继续大力推动零售业务发展,建立以财富管理和负债第一极,信用卡第二极,发力零售信贷第三极,培育私行第四极的多极发展格局。

“零售这两年主要是夯实基础,因为此前零售占比并不高,近几年是下力气把这块短板补上,由总行统筹经营,带领分支行利用网点优势,壮大零售业务。”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表示。

经营数据的变化足以说明该行零售业务的壮大:2018年,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42.8%,成为全行第一大收入来源。

其中的关键是零售存款的增长。恰如潘卫东所言,零售存款的增长对零售业务而言是一个最大的支撑。数据显示,浦发银行零售存款余额先后突破5000亿、6000亿大关,去年末零售存款总额比年初增长33%至6479亿元,升至股份行第二位。

零售贷款方面,去年末余额(含信用卡)也达到1.48万亿,同样位居股份行第二位,占全行贷款总额的41.8%,比2014年末的占比提升了近19个百分点。

浦发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陈海宁也透露,2019年该行信贷投放仍将以零售贷款为主,对公信贷则按照自身客户体系进行相应安排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浦发银行零售业务一张靓丽的名片,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去年仅增长3.6%。

潘卫东对此表示,去年该行也在对信用卡业务“调结构”,包括调整风险资产结构、收入结构。“要通过调结构,实现从高收益信用卡贷款转向手续费业务的拓展。”

数据显示,在信用卡贷款余额仅轻微增长的情况下,该行去年实现信用卡业务总收入552.8亿元,同比增长13.4%。其中,全年交易额突破1.8万亿,同比增长51%。

净值型产品增量高居市场第一位

在金融市场板块,浦发银行也按照既定的“资金去杠杆、增税盾”策略,推进结构调整。

其中,随着资管新规、理财细则、理财子公司办法的相继落地,浦发银行资管业务也加快了业务和管理模式的转型。截至去年末,该行表外理财规模约1.38万亿元,继续位居银行业第一梯队,排名股份行第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,该行净值化理财产品规模从年初的1000亿多元提升到乃年末的5000亿元以上,增量在整个银行业高居第一位。

对于理财子公司的筹备,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也表示,“正在积极筹备”。

“我行董事会、股东大会已经通过相关议案,计划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的理财子公司,有关的系统开发、风控、架构优化、人员招聘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,也在和监管积极沟通,争取成为首批取得筹建批复的股份行。”谢伟说。

在理财子公司的人才储备上,谢伟表示,该行已经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做人力资源咨询项目,对理财子公司的岗位、职级、部门设置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,涉及到的人员,包括愿意到子公司的原资管部人员、社会招聘、毕业生招聘等,“各种渠道都是开放的”。

去年12月中旬,浦发银行资管部就发布大规模招聘计划,涉及投资交易及研究、渠道及营销策划、系统管理及业务支持等前中后台共12个岗位,合计招聘人数达32人。

该行资产托管业务也在去年进一步突破,基于强化客户资金和私募托管,浦发银行年末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近12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6%,行业排名上升两位,位列银行业第四位。

数字生态银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

2018年,也是浦发银行数字生态银行建设战略目标推进的重要一年。

“从2016年实施数字化战略,到2018年初进一步提出打造‘一流数字生态银行’的战略目标,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,2018年我们还形成了数字化战略规划,确立了数字化的方向和一些重大项目。”刘信义表示。

一方面,该行在业内首发 API Bank 无界开放银行,建设浦发银行主导的O2O 数字化生态圈。到2018年末,共发布API服务246个,推出了零售电商平台、房产权益金、出国金融、网络贷款、跨境电商、对公账户体系等多个业务场景解决方案,对接应用合作方共88家。

另一方面,在业内首家推出i-Counter智能柜台,能办理90%以上的银行业务,柜面业务替代能力位居全市场第一位,并首次实现了大批量加载公司业务,通过流程再造,对公开户效率提升70%,从2小时左右提升至半小时以内。

此外,对标最新科技,浦发还联合百度、华为等设立六大创新实验室,携手微软等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,推进金融科技成果应用;深化数字赋能,在精准营销、智能获客和风控运营等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“我们对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定义,一是希望在数字化方面能做到一流,也要在银行经营上做到一流,也就是‘一流’既定义了‘数字化’,也定义了‘银行’。”刘信义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