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灵璧县地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5年11月,专业从事黄瓜、西红柿、豆角等反季有机蔬菜种植。从2015年开始,公司法人任阿满逐步扩大生产规模,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,探索走出了一条专业化、规模化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。

种植大棚蔬菜带动的生态种养循环,不仅让灵璧县大庙乡计生户任阿满每年盈利500多万元,还解决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,带动了全乡123户贫困户产业脱贫。走进大庙乡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,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!任阿满说:“这每亩大棚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。”

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规模效益

2016年,33岁的任阿满回乡创业,建起了占地260亩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。在政府扶持下,他坚定了种植大棚蔬菜致富帮困的信心。公司确立了“规模化栽培、科学化管理、社会化生产、市场化运营”的发展思路,通过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运作方式,流转土地280余亩,2016年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第六代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12座,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785万元。2017年投资360余万元建设第三代越冬大型拱棚6座,2017年冬至2018年度蔬菜产量预计可达300万斤,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。

“市场主体+基地+贫困户”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

看到生态循环种植的潜力后,大庙乡20多户贫困户每户50000元的扶贫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基地,每年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%。2016年贫困户入股分红7万多元,全乡受益农户达189户,优先安排解决了38户贫困户就业,每月工资不少于2500元,且每天提供免费午饭。

马庄村贫困户王兰华丈夫中风后,不能下地干活,一家几口的衣食住行仅靠几亩小麦和玉米支撑,日子十分艰难,在村委会协调下,王兰华来到基地上班。当拿到第一个月2500元工资时,王兰华吓了一跳:“钱多、活轻松、离家近,从没想到这样的好工作会落到自己头上。”工作两年多,王兰华不仅让一家人吃饱穿暖,还用积蓄和借来的几万元钱,建起了新房子。

学技术+拿工资 享优惠政策

为提高黄瓜、西红柿、豆角等蔬菜产品质量,实现产品升级,打响品牌,公司充分借助大庙乡政府与寿光市三元朱村建立对接帮扶的机制,进行学习考察,引进优质品种,聘请蔬菜种植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,引入标准化生产概念,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要求,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程序,从基地选址、品种选择、栽培技术、配方施肥、农药食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。2017年,“地利”蔬菜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,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,并与大型超市、酒店签订订单,定点配送,拓宽了销售渠道。

针对贫困户缺乏技术的现状,任阿满提出:通过“临时工+免费培训+技术考试+合格转正”的方式,让贫困户边干边学,在有钱可拿的同时还能学到技术。为切实解决贫困户生活之忧,2017年6月,地利生态公司推出了专门面向贫困户的“优惠政策”:凡贫困户员工子女考取中专以上学校的,企业分别给予500元或1000元的奖励金;企业为生大病住院贫困户员工提供医疗再次报销帮扶,个人承担部分企业给予报销30%等帮扶政策。

打造绿色品牌 结合电商渠道 拓宽销售市场

2017年10月,公司与灵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合作,服务中心为公司定制网络营销方案,通过开通1688网店、淘宝店铺、淘实惠等电商平台,将现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。开展“直播+农业+电商”新模式,以“走进菜园子”系列专题进行直播,引导网友了解生态农产品并产生购买。

谈到下一步规划,任阿满说到两个大方向:一是扩大种植基地规模,与灵璧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进行深入合作,结合电商渠道,将加工后的果蔬销往全国各地。二是农业观光地的建立筹划,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,提高种植基地的观赏性,增加农民收入。任阿满表示基地产业最根本的就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脱贫,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参与种植,走上致富路。